所以,如果全球经济是一个班级,那么芯片制造业就是“班花”。美国早就明里暗里馋“班花”很久了,但就是没能得手。而同样暗恋“班花”的中国,不仅和“班花”同学做同桌,而且还住一个小区,每天一起上下学。 “虽然他们俩现在还没有正式确定关系,但万一日久生情、瞅对眼了呢?”……你是美国人,你也麻。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Chip 4”是一个“一举两得”的计划。透过这个计划,美国一方面可以强化自身在芯片制造环节的短板,一方面还可以将中国大陆排除出全球芯片供应链,彻底打断中国的技术进步。 “Chip 4”的可能性分析 从上述的讨论中,我们能够得到两条结论: 第一,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非常全面且实力雄厚。第二,芯片制造是中美两国都在争取弥补的“短板。 那么,问题来了:“Chip 4”能成功吗?答案是,不太可能。 首先,根据半导体产业协会的观点,美国并不是一个适合发展芯片制造业的地方。 在吸引芯片制造业方面,美国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显著——美国的优点在于人才充足(全球优秀科学家)、知识密集(各种专利和技术)、商业化极快(融资渠道纯熟、实际应用速度飞快)。 美国的缺点在于高昂的人力成本和暧昧且疲软的政府意志——是的,即便美国政府这么多年一直在刺激半导体产业发展,但说实话,这个刺激力度还是太弱了,没有劲儿,根本听不见! 而反观中国,虽然在商业化、人才储备、知识产权上落后美国,但中国政府在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意志是极为坚决的。对于芯片制造业企业,中国政府的扶持一点都不含糊,简直是“掏心掏肺”——土地、基建、设备、税务上的支持力度都冠绝全球,比韩国这种“被财阀控制”的国家都高。 全球绝大多数芯片制造产能都集中在东亚地区,站在这些厂商的视角,如果不考虑美国那边下黑手,选中国大陆还是选海那边的美帝,是一个不需要思考的问题。 其次,美国政府的意志是一方面,但那些半导体企业的决定权也是很重要的。 以韩国三星和SK海力士来说,两家企业在中国早已深耕多年,投资数额巨大——陕西西安有三星唯一的海外内存芯片生产基地,占了三星闪存产量的半壁江山,占全球闪存市场的10%,SK海力士的情况也大差不差。 美国“Chip 4”的提议对这些半导体企业来说将成为一个异常艰难的抉择——如果关闭在中国的工厂,自己的产能势必腰斩,白白将市场让给对手。如果不关闭中国的工厂,同时还在美国开新厂,又可能出现产能过剩、投资浪费的情况。 不论怎么选择,这些厂商都会面临巨大的压力——他们的一举一动,甚至会扰乱整个行业。 因此,“Chip 4”成功的可能性并没有那么高。 结束语:中国怎么办? 对于中国来说,现在要做的事情非常简单: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可以用的方法,吸引芯片制造业在中国大陆安家落户。 根据前文所说,中美两国在吸引半导体产业上各有千秋。美国的优势在于人才、知识储备、商业化,缺点在于政府刺激和人力成本。中国则正好相反,政府扶持力度极大,人力成本较低。 在半导体领域,中美之间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紧密合作——中国发挥政府支持和成本优势,专注半导体制造业,全力扩张芯片产能;美国发挥资本优势和人才优势,努力发展先进技术。但可惜的是,现在美国似乎一心只想关起门来自己过日子,并不愿意合作。 因此,对中国来说,我们的战略方向已经非常明确了:做大长板,补齐短板——我们需要继续依靠政府的力量来支援本土芯片制造业的发展,但同时在专业人才、资本运作上也要努力且大胆地进行开拓。 在撰写文章、查资料的过程中,我读到了Foreign Policy杂志的一篇文章,文章里有一段话刺痛了我——Despite massive investment, China is highly unlikely to achieve independent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apabilities in the next five to 10 years. Chinese companies are unable to compete against top-tier firms because of limited access to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equipment (SME) and software, and their overall lack of industry knowledge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a self-sufficient supply chain. (译文:尽管投资巨大,但中国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实现自主半导体制造能力的可能性极小。由于获得半导体制造设备 (SME) 和软件的机会有限,中国公司无法与顶级公司竞争,而且他们总体上缺乏行业知识,阻碍了自给自足供应链的发展。) 刺痛我的不是“短期内追不上”的客观事实,而是“我们缺乏行业知识,阻碍了自给自足供应链的发展”——我们对芯片产业仍然有相当不科学的认知,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很有可能影响我们对局势的判断能力——很多人仍然谈芯片则必谈光刻机,而实际上光刻机救不了中国半导体,我们需要的不是一台光刻机,也不仅仅是全套的技术,而是需要对半导体产业建立一个正确而科学的认识,这也是“星海情报局”一直以来希望做成的事情。 半导体制造业作为一个极端庞大、极端昂贵、极端重要的产业,毫无疑问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了中美竞争中的核心阵地——而我们,不论如何,必须精通这个游戏的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