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关于我国芯片制造的一些思考
旺材芯片 | 2021-03-19 03:23:45    阅读:1596   发布文章

今日,SEMICON China在上海隆重举行,在同期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院长吴汉明发表了题为《关于我国芯片制造的一些思考》的演讲。他首先指出,集成电路产业正在面临两大壁垒,分别是政策壁垒和产业性壁垒,其中政治壁垒包括大家都知道的巴统和瓦森纳协议,而产业性壁垒则体现在世界的半导体龙头得益于早期布局,所积累的丰富知识产权,这些都给中国半导体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他举例说道,一个成套工艺研发,要投入70亿人民币,要上千人工作四年,才能完成,由此可以看到集成电路行业的难。



吴汉明院士进一步指出,进入这些年,集成电路产业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他以20nm为例讲述了当中的转变。从他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从28nm推进到20nm,单个晶体管的成本提高了。这就让我们进入了所谓的后摩尔时代,为此芯片行业需要去寻找新的技术去支撑芯片继续前进。

他强调,如下图所示,在后摩尔时代,在高性能计算、移动计算和自主感知等应用的推动下,我们应该增加对逻辑技术、基本规则缩放、性能助推器、PPA缩放、3D集成、内存技术、DRAM技术、Flash技术和新兴非易失存储技术的关注,已达到如下图所示的PPAC目标。

而具体到芯片制造方面,我们则面临包括精密图形、新材料和提升良率在内的三大挑战。

“除了技术以外,晶圆厂、研发和设计成本也是芯片产业面临的另一重大挑战”,吴汉明说。他指出,如下图所示,假设一个能生产32nm芯片的产线,需要的成本高达45亿美元,研发成本则高达9亿美金,设计成本也需要1亿美金。到了16nm,晶圆厂的建设成本取到了90亿美元,研发成本增加到18亿美元,设计成本也涨到了22亿美元,整体成本较之32亿美元翻了一番,由此可见芯片持续微缩带来的成本巨大挑战。

“虽然芯片的难道和成本一直增加,但趋缓的摩尔定律给追赶者带来机会”,吴汉明接着说。

但吴汉明院士也强调,即使如此,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还需要重视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产能问题。据统计,产能排名前五的晶圆厂包括三星、台积电、美光、SK海力士和铠侠,中国大陆并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位列其中。随着科技的发展,芯片的产能需求会越来越高,为此我们必须加倍重视产能。

吴汉明院士同时还指出,如下图所示,现在83%以上的芯片产能集中在10纳米以上节点,为此在他看来,在这些所谓的旧节点上,还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为此吴汉明院士指出,在后摩尔时代,我们正在面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我们应该在关注先进工艺的同时,还要关注特色工艺、先进封装和系统结构,这对于当前的中国集成电路来说,拥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吴汉明院士对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在创新体系中的关系给出了他的建议。

“与此同时,浙江大学也会打造一个成套的工艺研发平台,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吴汉明最后表示。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