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突发!紫光集团被徽商****申请破产重整!
旺材芯片 | 2021-07-10 20:24:49    阅读:470   发布文章

7月9日,紫光集团公告,收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通知,债权人徽商****以紫光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具备重整价值和重整可行性为由,向法院申请对紫光集团进行破产重整!


近些年,紫光集团通过“买买买“的方式成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且被称之为芯片领域的资本并购者。


虽然集团掌门人赵伟国毫不避讳其资本运作方式,将其解释为“资本并购只是手段,科技产业才是根本”。但目前看来,紫光集团似乎正面临被自己曾经掀起的资本风暴吞噬的危机。

危机四伏 大举并购后流动性受困


紫光集团起始于1988年。彼时,清华大学成立了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即紫光集团前身,后该公司改组成立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并于2005年完成改制,正式更名紫光集团。


为拓展业务范围,发挥联动效应,占领行业龙头地位,从2013年开始,紫光集团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并购之旅”:其先后收购在美国上市的集成电路芯片公司展讯通信、物联网芯片公司锐迪科微电子,收购了“新华三”51%的控制权和法国微连接器公司立联信(Linxens)接近100%股权等,还合并成立紫光展锐、组建长江存储、开工武汉存储基地、控股上海宏茂微电子。


6年时间,紫光集团及下属企业先后对20多家企业发起了并购要约,投入资金超过1000亿元。


但市场上对紫光大举并购的看法并不一致。


有观点认为,通过并购以及不断的研发创新,紫光集团成为世界级高科技产业集团,在集成电路领域逐步拥有国际级竞争力。但也有观点担忧,动用大量资产收购,尤其是集成电路行业资金技术密集的特点非常明显,投资回报周期长,这些均会使得集团累计负债规模过大,融资结构失衡,风险暗藏。


问题爆发的确源于融资结构内里。紫光集团负债期限多为“短贷长投”,流动资金严重吃紧。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集团总负债规模达到2029.38亿元,相比2012年底的46.47亿元暴涨了近44倍。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这2029.38亿元的债务中,流动负债为1192.11亿元,仅短期借款和一年以内到期非流动负债,两个短期负债科目金额合计就达794.28亿元。


“高杠杆带来了巨额财务成本,且部分经营实体持续巨额投入,上述债务也多为短期借款,更加剧了对债务风险的担忧。”有业内人士称。


另外,外部融资环境也在生变。广发证券研报指出,2015至2019年,紫光集团境内债融资占比均超过60%。企业在2019年一季度发行了2只境内债之后,再无新债发行。也就是说,紫光集团在2019年开始遇到外部融资环境趋紧,难以通过债券市场续发债券,债券整体面临较大的到期压力,最终流动性困难导致违约。


紫光集团《公司债券半年度报告(2020年)》中明确说道,“虽然较高的杠杆率加快了公司的业务发展速度,但如果公司流动性管理与负债情况不匹配,则在市场环境发生不利变化的情况下,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随之提高”,足以见紫光集团对自身情况的了解。


事实上,受到外部环境变化、部分投资回报不及预期等多重因素影响,紫光集团近年出现了大幅亏损。2020年上半年,净利润巨亏45.44亿元,到当年11月份,集团开始出现债券集中违约的情况,同时触发多项融资的交叉违约条款,债务危机就此引爆,最终走向破产重整的局面。


根据《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破产重整程序有法定的时间要求,即重整方案必须在最长9个月内获得表决通过。这一外部客观条件决定了紫光集团纾困须快速有效,各方皆应拿出足够诚意来推动重整方案落定。


基于上述考虑,紫光集团在引入专门工作团队后快速“摸清家底”,厘清危机爆发原因,明确自身问题,稳定下属经营实体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维持员工队伍稳定,同时主动开展与债权人沟通、协商以及接触潜在投资者。经与主要债权人、部分潜在投资人长达数月的沟通协商,有经验的债权人和投资人普遍认为重整是化解集团债务危机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也是“市场化、法治化”化解债务风险的典型路径,只有司法重整才能彻底、稳妥、公平地化解当前集团面临的危机,帮助企业涅槃重生。


来源:中国半导体论坛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